在80年代,中国的烹饪行业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认证体系,那时的厨师培训更多是依靠师傅的传帮带,以及一些地方性的培训机构进行,不过,我们可以从那个时代的一些背景来推测当时可能存在的厨师证书或评级系统。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逐渐复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饮食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促使餐饮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厨师和烹饪学校,在80年代,可能会有一些机构或学校提供专业培训,并颁发一些证书,以证明学员掌握了一定的烹饪技术和知识。
当时的厨师证可能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1、初级厨师证:这是最基本的证书,表明持有者已经接受了基础的烹饪技能训练,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菜肴制作。
2、中级厨师证:中级厨师证通常要求持有者掌握更多的烹饪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菜肴制作,并且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高级厨师证:高级厨师证意味着持有者不仅技术娴熟,而且具备较高的创新和审美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制作复杂的菜肴。
4、技师/大厨证:这是最高级别的厨师证书,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和评审,证明持有者在烹饪领域有卓越的成就和丰富的经验。
5、职业资格证:在一些地区,可能还会有专门的职业资格证,如中餐烹饪师、西餐烹饪师等,这些证书通常需要通过考试,证明持有者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6、餐饮业资格证:随着餐饮行业的专业化发展,可能会出现专门针对餐饮业的资格证书,如餐饮管理师、餐饮服务师等。
由于缺乏具体的资料和历史记录,我们无法确定80年代具体有多少个厨师证级别,每个级别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以及如何评定这些证书,当时的厨师培训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经验和师傅的指导,而非标准化的考核程序。